減速機為了保證各項配件的作用,就需要對其進行定期的檢修工作,而為優化檢修流程,確保維護、保養質量,將制定詳細的維修步驟以便用戶參考使用。 1、 拆卸: 。1)將拆卸的殼體外表面進行除垢清理,然后用煤油清洗; 。2)將內的潤滑油放出; 。3)使用專用工具(拉扒器)拆卸皮帶輪; 。4)拆減速機輸出部分,卸掉端蓋緊固螺絲,用頂絲或撬棍將端蓋分離,然后用拉扒器和軸承壓力機拆出輸出軸 上的齒輪和軸承; 。5)用同樣的方法拆出輸入部分的輸入軸、齒輪、和軸承; 。6)用軸承壓力機壓或用銅棒敲擊的方法拆出中間軸、齒輪、軸承; 。7)對以上拆出的部件用煤油進行清洗; 。8)檢查測量拆出的齒輪、軸承、軸、端蓋、殼體、軸承孔,并詳細記錄尺寸; 2、 檢修軸承: 。1)用拉扒器或軸承壓力機將軸承拆出,用煤油進行清洗; 。2)查看軸承磨損狀況,晃動軸承,測量軸、徑向間隙(0.02-0.2mm),轉到軸承聽其聲音,查看滾珠和溝槽表面磨損程度,有無斑點和退火情況,嚴重的應予更換新的; 。3)檢查并用千分尺測量軸承與軸安裝結合處間隙,并記錄測量結果,常規配合尺寸外圓應該加0.02-0.05mm,超出范圍應進行修復; 。4)新軸承裝配前須保持清潔; 。5)需要加注潤滑脂的軸承,注入量應為軸承空腔的一半; 。6)壓入法裝配軸承時,壓具和軸承體之間須采用專用套或棒,敲擊安裝時同樣采用,以免損傷軸承; 。7)軸承內外圈端面一般應靠近軸肩和內孔肩,圓錐和推力軸承一般不大于0.05mm,其它不大于0.1mm; 。8)軸承安裝后外圓與殼體內孔應接觸均勻,一般過盈量在0.02-0.05mm之間; 。9)用油加熱或軸承加熱器熱裝軸承時,溫度不高于120℃; 。10)沒有安裝方向的軸承應將印有型號一端向外,以便查看; 。11) 在軸兩端裝配徑向不可調節的向心軸承,并且軸向位移遇兩端壓蓋限定時,一端靠緊,另一端須留有軸向間隙:計算公式如下: C=0.000011×(80-t)L﹢0.15 (其中L為軸長,t為室溫) 。12)角接觸軸承軸向游隙一般為0.04—0.1mm,圓柱(圓錐)滾子軸承軸向游隙一般為0.05—0.18mm; 3、 齒軸的檢修: 。1)有拉扒器和壓力機將齒輪拆卸掉,清洗干凈; 。2)對齒輪徑向跳動進行測量,允許范圍為:0.02—0.05mm; 。3)觀察齒輪齒表面磨損情況及有無變形、退火、斑點、掉皮等現象; 。4)對磨損嚴重、測量尺寸超過允許范圍的應予更換; 。5)新齒輪裝配時,齒輪孔與軸須符合要求,齒輪基準面與軸肩(或定位套端面)應貼合,齒輪基準面與軸線要垂直; 。6)相互嚙合的圓柱齒輪副的軸向錯位應符合標準,當齒寬B≤100 mm時,軸向錯位應小0.05B,當B≥100mm時,軸向錯位應小于5mm; 。7)圓錐齒輪應按照加工配對對號安裝; 4、 減速機殼體檢修: 。1)首先對殼體內部用煤油進行清洗,觀察有無裂紋或脫落現象; 。2)用百分表測量殼體內裝配軸承內孔尺寸并做記錄,一般橢圓度、圓錐度應小于0.03mm,內經尺寸小于零線0—0.02mm(正常軸承外圓尺寸公差為零線); 。3)測量超差或已損傷的殼體,應予修復或者更換; 。4)減速機在安裝時所有零部件應清洗干凈,裝配順序與拆時相反; 。5)裝輸出部分,將軸外表面涂油或清潔劑,軸承在壓入軸后軸承內圈須緊貼軸肩或定位套,間隙不得大于0.05mm; 。6)裝入齒輪時,齒輪端面與軸肩間隙不大于0.1mm; 。7)擋油盤應平整完好,內圈與軸定好后,外圈與箱體須保持一定間隙(2—3mm); 。8) 裝中間軸部分,首先將固定端的軸承壓入殼體,然后按順序把齒輪、中間隔套放入,后將另一端壓好軸承的軸校對下面齒輪鍵槽后一并壓入到位。測量配裝壓蓋與軸承外圈端面尺寸,間隙一般為:C=0.000011×(80-t)L﹢0.1 (其中L為軸長,t為室溫); 。9)裝輸入部分,先把固定端的壓蓋裝好,壓入該端軸承,再把齒輪和隔套按順序放好,然后將另一端壓好軸承的軸一并壓入。測量另一端尺寸,配裝壓蓋正常軸向跳動間隙不大于0.05—0.1mm; 。10)齒輪接觸斑點沿齒高方向不小于45%,沿齒長方向不小于60%,接觸均勻,位置接近齒面中間部分; 。11)加入新油,牌號要統一,不得混用,油面位置應該在標尺觀察孔中部; 。12)然后壓入皮帶輪,固定螺栓須配裝止退墊或防栓鎖片; 。13)殼體結合面須涂密封膠,緊固螺栓擰緊力矩應符合以下標準值: M10 50Nm M12 80Nm M16 190Nm M20 420Nm M24 650Nm M30 1300Nm M36 2300Nm 。14) 保養換油時將舊油全部放盡,換油間隔時間順序應為:一次500h,二次為3個月,三次為6個月,四次為1年; 以上就是減速機的檢修流程介紹,根據其介紹可使我們更加方便的了解設備的檢修要求及操作,從而使我們更好的保證設備的使用及壽命的延長。
|